何為“庭院”。
庭院,是一種記憶,是一種寄托,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著名田園派詩人陶淵明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倚南窗以寄傲,市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如此小巧淳樸的庭院環(huán)境,悠閑自在的居住氣氛,是大詩人陶淵明對庭院最美好的解釋。
對于中國人來說,別墅滿足的是人們渴望擁有獨門獨院、有天有地,私屬感極強的居住愿望的產品。而自別墅在中國落地生根之后,也經歷了各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發(fā)展都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于居住的不同需求。從簡單的大面積居住空間發(fā)展為彰顯個性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質的生活空間,別墅庭院在人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

對于別墅而言,庭院是生活空間的主體,它讓琳瑯想象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庭院延續(xù)著主人對生活的理解,一花一草的裝飾,一石一木的擺設,或隨心所欲,或縱情揮灑,讓我們的家在四季的轉換中變得美麗蔥郁。

庭院既是一個物質空間,也是一個精神領地;既是文化與情感的積淀傳承處,又是建筑中的點睛之筆。詩情畫意和文人情趣,往往在院落里親近自然時被激發(fā),頓生靈感。

那么,庭院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
一個乘涼、喝茶、聊天的平臺
每天清晨,呼吸清新空氣。
夕陽西落,坐在果棚花架下,微酒慢酌閑語品茶,愜意舒懷。
有了庭園,會一步踏入、甚至可以時時踏入自然,這和住宿在高樓大廈中整天憋悶在屋里完全是迥然的差異。
陽光、空氣、花鳥、果蔬都會給我們帶來親近和愉悅的感覺,也更多地體會和享受生命。
洗去浮塵、簡約淡泊。拋卻浮塵,淡薄得失,讓身心輕松、簡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