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房產網2月8日訊 近幾年來,因為工作、生活、投資等因素而選擇異地購房的市民越來越多,但是很多選擇異地購房的購房者由于對當地樓市價格變動、購房政策、開發(fā)商背景和資質、樓盤質量和項目的周邊配套等情況不甚了解,往往很容易引發(fā)房屋買賣糾紛。為了幫助異地購房者有效的防范和規(guī)避簽約陷阱,在此,小編提醒異地購房者買房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01 要估計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
在選擇異地買房之前,購房者要對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有個大致的估算,對購房地的房價有了清楚的認知,在自身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對自己的銀行信用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避免在與開發(fā)商簽訂《認購協議》后,因為自身的經濟狀況或者銀行個人信用瑕疵,無法按期辦結銀行貸款按揭等手續(xù)而違約,被開發(fā)商“沒收”已經支付的定金。
02 對樓盤進行實地考察
不管選擇在哪買房,買房前對房子的價格、地段、周邊配套、質量、以及開發(fā)商的信譽等,都要有一個準確的認知,此外,還要考察開發(fā)商是否具有“五證一書”。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開發(fā)商在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前,不得以認購、預定、排號、發(fā)貴賓卡等方式向買房人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定(訂)金、預購款等性質費用。
03 熟悉當地的購房政策
進行異地購房時,購房者要熟悉當地的購房政策,對于自己是否屬于當地限購對象,是否符合購房入戶等條件進行充分的了解。如果是公積金購房,還需老姐是否可以異地使用公積金等。
04 理性看待樓盤廣告
對開發(fā)商現場提供的樓盤宣傳資料、樣板間、沙盤模型以及現場的銷售顧問的“熱情介紹、口頭承諾”等保持清醒理性的認識,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樓盤宣傳展示內容采取現場拍照等方式來做好相關證據的保存。
05 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內容
異地買房時,要“先看合同,后付款項”,仔細閱讀和理解擬與開發(fā)商簽訂的《認(定)購協議》、《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前期物業(yè)服務協議》等具體條款內容,確定條款內容表述是否真實準確、雙方責權是否平等、違約責任是否公平等,避免陷入“簽約陷阱”。